异地就医 结算无忧 嘉善医保便捷结算让公共服务“一路畅行”
“现在医保报销真‘时髦’,刷卡、刷脸,直接报销,完全不用担心来回跑和垫付医药费!”家住嘉善县姚庄镇的金奶奶,拉着上门慰问的村干部激动地说。
今年5月,70多岁的金奶奶外出时不小心摔倒,手臂上传来的强烈疼痛感让她意识到,可能骨折了。家人们焦急地把她送到了复旦中山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就医。医生诊断“肱骨近端骨折”,住院十天,手术加治疗,近6万元的医疗账单“沉甸甸”的。在办理出院手续时,医院工作人员为她“刷卡结算”,直接报销了4万多的医疗费,金奶奶只支付了1万多元的费用,她不禁感慨:“外地看病不用提前跑腿备案,也不用自己垫付钱,听说现在还能扫脸付,没带医保卡,刷脸就可以报销,实实在在解决了我们的难处。”
嘉善位于长三角中心地带,群众经常往返于三省一市间,异地就医“垫资压力大、报销折返跑、待遇差异大”成为阻碍长三角医保公共服务一体化的突出瓶颈。为解决群众跨省就医难点堵点,嘉善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以一体化的思路和举措打破行政壁垒、提高政策协同”“促进基本公共服务便利共享”的要求,创新体制机制,坚持先行先试,强化数字赋能,进一步促进医疗保障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打开了异地就医便捷之门。
先行先试,探索免备案异地就医同城化结算。创新服务模式,将“青吴嘉”三地的基本医保参保人员确定为免备案工作改革服务对象,建立“统筹地、就医医院、参保人”三张白名单,通过白名单检验,参保人员无需提前办理备案手续,就可在已开通长三角门诊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服务的定点医院进行医保直接结算,有效解决了参保人员报销医疗费用“周期长、奔波累”等难点堵点。在两省一市医保部门支持下,突破跨省就医待遇下浮的政策壁垒,探索长三角示范区就医医保同城化待遇,参保人在示范区内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刷卡结算享受本地报销待遇,实现深层次的医保待遇无差别化。改革红利惠及示范区230余万人,年度跨省结算量超5.7万人次,涉及金额1600余万元,其中待遇同城化政策减轻群众医疗费用负担126万余元。
拓围提效,实现全领域就医购药便捷化结算。经过多年探索实践,先后实现了长三角示范区定点联网医疗机构门诊、住院、门慢特病就医和零售药店购药医保免备案直接结算,进一步提高异地就医医保结算便捷程度。“以前外地买药只能掏现金买,还不能报销,现在可以直接用医保买了,方便!”67岁的吴江参保人吴女士来嘉善探望女儿,因忘带降压药,在嘉善正大药房刷医保卡购买了药品。嘉善县牵头开展的长三角示范区定点零售药店跨省直接结算工作,实施统筹结算与本地同城待遇,率先突破跨省零售药店无法纳入医保支付范围的政策壁垒,实现异地就医全领域医保直接结算服务,大幅度提升群众获得感。
数字赋能,迭代多形式医保支付智能化结算。积极推进医保结算场景创新,建成人脸支付、移动支付等新型医保结算场景,结合传统社保卡、医保电子凭证等满足参保人多元化结算需求。同时,嘉善作为全国医保电子票据区块链应用试点县,率先开展医保区块链技术跨省应用,依托长三角财政票据信息共享系统,实现沪苏浙皖“三省一市”医疗费用电子票据共享应用,参保人可通过“浙里办”APP在线申请医疗费用报销,自主获取未结算的电子票据,“免跑腿”“免材料”完成在线申报。2025年,嘉兴作为浙江省首个医保钱包试点地区,率先在嘉善探索开展跨省共济服务,支持个人账户资金跨省共济支付近亲属跨省就医购药结算,提升个账资金使用效益。
服务增值,构建全周期幸福医保规范化结算。打造“适老化+护幼化”双轨服务模式,精准宣传异地就医政策,演示医保刷脸付、扫码付操作,网格化开展上门帮办、红色代办,切实保证“一老一小”异地就医便捷无忧;深化医医合作,试点开展“异地转诊人员备案”“参保人员门诊慢特病备案待遇认定”等高频业务一地办理,实现异地申办、免审即享,保障省内异地参保人转外就医需求。利用银行网点多、服务优等优势,探索深化医银合作,将参保缴费、家庭共济等10项高频业务延伸至合作银行网点,方便群众多渠道办理医保业务。创新打造长三角示范区医保基金联合监管新模式,建立示范区联审互查工作机制,实现了“一个标准审核、三个地方共管”,全领域、全过程、全方位守护群众“救命钱”,为群众异地就医保驾护航。
撰稿人:李 菁、周 玥、莫小甜
核稿人:杨爱萍